• 
    
    信息分類: 內容分類: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
    發(fā)文日期: 2022-04-08 21:15:35 生成日期: 2022-04-08 21:15:35
    生效時間: 廢止時間:
    發(fā)布機構: 丁里鎮(zhèn)人民政府 文  號:
    名  稱: 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印發(fā)《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學校食堂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詞:

    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印發(fā)《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學校食堂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發(fā)表時間:2022-04-08 21:15信息來源:丁里鎮(zhèn)人民政府作者:丁里鎮(zhèn)閱讀人次: 字體:[    ] 保護視力色:

    各試點市、縣(區(qū))教育局:

    為加強和規(guī)范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學校食堂管理,根據國家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制定了《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學校食堂管理辦法(試行)》,現印發(fā)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認真貫徹落實。各地在執(zhí)行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

     

    附件:《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學校食堂管理辦法(試行)》

     

    安徽省教育廳

    2021年6月21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

     

    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

    學校食堂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意見》(國辦發(fā)〔2011〕54號)、《教育部等十五部門關于印發(f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實施細則〉等五個配套文件的通知》(教財〔2012〕2號)、《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yǎng)健康管理規(guī)定》(教育部、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令第45號)、《教育部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 財政部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 市場監(jiān)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督函〔2019〕2號)等文件精神,切實加強和規(guī)范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學校食堂管理,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學校食堂(含伙房),是指實施營養(yǎng)改善計劃學校為學生和教職工提供就餐服務,符合相關要求準予開辦的具有相對獨立的原料存放、食品加工操作、食品出售及就餐空間的場所。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全省實施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學校。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四條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應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原則,由學校自辦自管,不得對外承包或者委托經營(含寄宿制學校食堂早、晚餐)。實行購買勞務服務的食堂,提供勞務服務方與食品原輔料供貨方不得為同一主體或相關利益人。

    第五條  學校食堂應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嚴格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經營項目進行經營,嚴禁學校食堂超范圍向其他學校配餐?!妒称方洜I許可證》應在食堂醒目位置懸掛公示。

    學校食堂(伙房)新建、改擴建(包括功能布局、食品加工流程、設施設備配置等)時,其建設方案圖紙應經轄區(qū)市場監(jiān)管部門審核通過后方可實施,避免建成后食品處理區(qū)的功能布局、食品加工流程和設施設備配置等不符合相關要求。

    第六條  學校要全面履行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對學校食堂管理工作及食品安全負總責;成立由校領導、后勤管理部門負責人和食堂管理人員組成的學校食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

    第七條  建立并落實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餐費自理)。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及時發(fā)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好陪餐記錄。積極推進家長代表輪流陪餐制度(餐費自理),健全相應工作機制,對陪餐家長在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yǎng)健康等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應及時研究反饋。

    第八條  學校要成立由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等組成的膳食委員會,參與和監(jiān)督供餐食品質量、食品安全和檢查評議等工作。

    第九條  學校要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制定完善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預案,細化事故信息報告、人員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調查、善后處理、輿情應對等具體措施,并定期組織演練。

    第十條  各縣(市、區(qū))要成立學生營養(yǎng)指導專家組,推動校園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科普,加強膳食指導,參照《學生餐營養(yǎng)指南》有關營養(yǎng)標準,結合當地飲食習慣和食物供應情況,以改善學生營養(yǎng)狀況為目標,合理制定伙食標準和配餐方案,同時至少配備一名專(兼)職營養(yǎng)專業(yè)人員,對學校供餐食譜進行指導和審核。積極推廣“學生電子營養(yǎng)師”軟件應用。

    第十一條  各縣(市、區(qū))在落實國家基礎標準的同時,要積極推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4+X”供餐(財政補助4元,“X”為學生繳納部分),“X”的標準由試點縣(市、區(qū))政府統(tǒng)一確定,并全部納入縣級膳食資金專戶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收統(tǒng)支,用于食材采購。

    第十二條  學校食堂應當參加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第三章  人員管理

    第十三條  各縣(市、區(qū))要嚴格按就餐學生數不低于100:1的比例配齊食堂從業(yè)人員,對于小規(guī)模學校食堂,應根據實際需要配置從業(yè)人員,并將食堂用工工資待遇等足額納入財政預算。食堂用工平均月工資應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要加強對食堂用工統(tǒng)籌規(guī)范管理,積極推行勞務派遣或勞務外包等用工方式。

    第十四條  學校要加強學生午間看護,妥善安排午間看護教師和值班領導。對因實施營養(yǎng)改善計劃增加的工作量,試點地區(qū)縣級人民政府可結合本地區(qū)實際,給予適當補助。

    第十五條  食堂從業(yè)人員基本要求。

    (一)學校每學期要組織食堂從業(yè)人員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guī)、食源性疾?。òㄊ澄镏卸荆┓揽刂R培訓學習,并進行知識測試,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預防食源性疾?。òㄊ澄镏卸荆╋L險管控能力,每人每年接受培訓累計不得少于20小時。

    (二)學校食堂應建立并執(zhí)行從業(yè)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從業(yè)人員(含臨時工作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證明后方可上崗工作。

    (三)建立食堂從業(yè)人員晨檢制度。食堂管理人員應在每天早晨各項飯菜烹飪活動開始之前,對每名從業(yè)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并將檢查情況記錄在案。發(fā)現有發(fā)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安全病癥的,應立即離開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并將有礙食品安全的病癥治愈,經體檢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崗。從業(yè)人員體檢不合格、有不良思想傾向及行為、精神異常等現象的,應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四)食堂從業(yè)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處理食品及分餐前、處理食品原料及使用衛(wèi)生間后,必須用洗手液及流動清水洗手消毒;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工作時應穿清潔的工作服,不得披散頭發(fā),佩戴的手表、手鐲、手鏈、手串、戒指、耳環(huán)等飾物不得外露;嚴禁在食品加工和供應場所內吸煙。

    第十六條  學校要根據學生就餐規(guī)模配備食堂管理人員,定崗定責,關鍵崗位要定期輪換。學校應配備專(兼)職營養(yǎng)辦主任,明確其工作職責及相關待遇,具體標準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確定。

    第十七條  學校應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員,建立并落實崗位責任制度,明確食品安全管理相關責任,每周開展食品安全自查,發(fā)現食品安全問題和隱患,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確保整改到位。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員原則上每年應接受累計不少于40小時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培訓。

    第四章  食材采購

    第十八條  各地要嚴格規(guī)范招標采購程序,涉及營養(yǎng)改善計劃招標、采購工作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嚴格執(zhí)行本地區(qū)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招標、采購程序。

    第十九條  各縣(市、區(qū))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地方政府領導下,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制定并落實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招標采購辦法,大力推行原材料面向生產環(huán)節(jié)的集中統(tǒng)一采購。凡進入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大米、食用油、面粉、葷素菜、干貨、調味品等原輔材料要以縣為單位組織實施“四統(tǒng)一”政府采購,即統(tǒng)一招標、統(tǒng)一采購、統(tǒng)一分配、統(tǒng)一運送,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降低采購成本,確保采購質量。從源頭和過程上做好食品質量安全管控,努力實現為學生提供“等值優(yōu)質”食品的目標。規(guī)模較小的偏遠地區(qū)學?;蚪虒W點可通過比選質量、價格的辦法確定供貨商。

    第二十條  學校食堂采購食品、原料、添加劑及相關產品,應當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guī)范》相關要求,對采購的食品、原料、添加劑及相關產品進行入庫前查驗,查驗合格后方可入庫,并索取食品、原料、添加劑及相關產品供應方提供的加蓋公章(或者簽字)的供應憑證和相關文件,按要求進行臺賬登記。從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的,應當查驗其食品生產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等;從食品經營者(商場、超市、便利店等)采購食品的,應當查驗其食品經營許可證等;從食用農產品生產者直接采購的,應當查驗并留存其社會信用代碼或者身份證復印件;從集中交易市場采購食用農產品的,應當索取并留存由市場開辦者或者經營者加蓋公章(或者負責人簽字)的購貨憑證;采購肉類的應當查驗肉類產品的檢疫合格證明;采購肉類制品的應當查驗肉類制品的檢驗合格證明。

    進貨查驗記錄和相關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產品保質期滿后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食用農產品的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個月。

    第二十一條  建立食品驗收制度。學校食品原輔材料驗收應實行“三人制”和“輪值制”,“三人制”需含一名教職工代表輪流參與驗收。驗收時,要如實準確記錄原料品名、規(guī)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相關憑證。

    第二十二條  大力推進學校食堂新鮮葷素菜采購“一日一供”,確保食材新鮮、健康營養(yǎng)、食品安全。不得以冷凍速食、加工肉制品替代鮮肉。不得截留挪用當日配送的營養(yǎng)餐食材。

    第二十三條  學校食堂禁止采購、使用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一)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二)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三)未按規(guī)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制品;

    (四)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以及消毒劑、洗滌劑等食品相關產品;

    (五)不得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包括亞硝酸鈉、亞硝酸鉀),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質加工制作食品;

    (六)不得制售冷葷類食品、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fā)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

    第二十四條  各縣(市、區(qū))要制定營養(yǎng)改善計劃食堂食材供貨商準入、退出制度和供貨商評議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

    第五章 食品貯存和加工

    第二十五條  學校食堂應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原料,做到通風換氣、分區(qū)分架分類、離墻離地存放、防蠅防鼠防蟲設施完好,并定期檢查庫存。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及食品。貯存散裝食品,應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以及聯系方式等內容。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冷凍設備,應貼有標識,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應分類存放,做到生熟分開、葷蔬分開。食品庫房不得存放非食材類物品。嚴禁有毒有害類物品進入學校食堂。

    第二十六條  建立出入庫管理制度。食堂應設置出入庫臺賬,食品、原料、添加劑及相關產品出入庫必須由專人負責,簽字確認。嚴格出入庫的檢查驗收,嚴禁變質、過期食品出庫、入庫。出庫食品做到先進先出、先購先用。規(guī)范填寫出入庫登記表,保障食材使用的合理性和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第二十七條  學校食堂應設置專用的備餐間或者專用操作區(qū),制定并在顯著位置公示功能間制度及從業(yè)人員操作須知等;備餐操作時應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按照GB 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guī)定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使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專柜(位)存放食品添加劑,并標注“食品添加劑”字樣。使用容器盛放拆包后的食品添加劑的,應在盛放容器上標明食品添加劑名稱,并保留原包裝。應專冊記錄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稱、生產日期或批號、添加的食品品種、添加量、添加時間、操作人員等信息。使用有GB 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最大使用量”規(guī)定的食品添加劑,應精準稱量使用。

    學校食堂制作的食品在烹飪后應盡量當餐用完,需要熟制的食品應燒熟煮透。需要再次利用的,應按照相關規(guī)范采取熱藏或者冷藏方式存放,并在確認沒有腐敗變質的情況下,對需要加熱的食品經高溫徹底加熱后食用。 

    第二十八條  學校食堂用于加工動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產品原料、半成品或者成品等的容器、工具應從形狀、材質、顏色、標識上明顯區(qū)分,做到分開使用、固定存放,用后洗凈并保持清潔。

    第二十九條  學校食堂應加強餐用具清洗與消毒管理。定崗到人,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要求對餐具、飲具和盛放或者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工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提倡采用熱力方法進行消毒。

    第三十條  學校食堂應加強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定期清潔食品處理區(qū)設施、設備,保持地面無垃圾、無積水、無油漬,墻壁和門窗無污漬、無灰塵,天花板無霉斑、無灰塵;定期清潔就餐區(qū)的空調、排風扇等設施或物品,保持空調、排風扇潔凈,地面無污漬。

    第三十一條  學校食堂應對每餐次加工制作的每種食品成品進行留樣,留樣食品按照品種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專用密閉容器內,在專用冷藏設備中冷藏存放48小時以上。每個品種的留樣量應能滿足檢驗檢測需要,且不少于125g,并記錄留樣食品名稱、留樣量、留樣時間、留樣人員等。

    第三十二條  學校食堂應建立安全保衛(wèi)制度,采取措施,禁止非食堂從業(yè)人員未經允許進入食品處理區(qū)。

    第三十三條  學校食堂用水應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切實保障食堂用水及飲水安全。

    第三十四條  學校食堂產生的餐廚廢棄物應在餐后及時清除,并按照環(huán)保要求分類處理。食堂應設置專門的餐廚廢棄物收集設施并明顯標識,按照規(guī)定收集、存放餐廚廢棄物,建立相關制度及臺賬,按照規(guī)定交由符合要求的生活垃圾運輸單位或者餐廚垃圾處理單位處理。

    第三十五條  積極推進學校食堂“互聯網+視頻廚房”,食堂的食品庫房、烹飪間、備餐間、專間、留樣間、餐具飲具清洗消毒間等重點場所要實現視頻監(jiān)控全覆蓋。 

    第六章  食品供應

    第三十六條  各縣(市、區(qū))、學校要結合學生營養(yǎng)狀況,根據專家組制定的伙食標準和配餐方案,選擇肉、蛋、奶和其他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食品作為主要供餐內容,定時、定量供給,保證學生充足的能量和營養(yǎng)攝入。積極推廣科學配餐、膳食營養(yǎng)等理念,引導學生科學營養(yǎng)就餐。

    第三十七條  學校要制定每周帶量食譜、每日帶量帶價食譜,并及時公示??h(市、區(qū))學生營養(yǎng)辦應加強監(jiān)督管理,不定期抽查學校帶量帶價食譜及公示情況。

    第三十八條  加強學生就餐管理。陪餐領導要提前到達餐廳,指導做好開餐準備。落實校領導帶班、班主任值班制度,加強就餐秩序的管理,做到安全、文明就餐。

    第三十九條  加強就餐場所管理。學校餐廳應設置洗手池,配備洗手液,嚴格執(zhí)行餐前洗手。就餐場所及設備設施要定期維護,保持干凈整潔,做好地面防滑。

    第四十條  加強餐廳文化建設。學校餐廳應張貼均衡營養(yǎng)、健康飲食、光盤行動等宣傳材料。持續(xù)開展“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教育。

    第七章  財務管理

    第四十一條  加強學校食堂財務管理,規(guī)范學校食堂會計核算。膳食補助資金和家長繳納的“X”部分應全部納入縣級資金專戶統(tǒng)一管理,實行統(tǒng)收統(tǒng)支??h(市、區(qū))教育行政部門要安排專人對學校營養(yǎng)改善計劃財務收支審核把關,按照學校和縣(市、區(qū))教育行政部門“雙審核、雙報告”的要求管理食堂財務。切實加強經費支出的審核把關和財務管理的監(jiān)督檢查,確保營養(yǎng)改善計劃專項經費使用安全、規(guī)范和有效。學校食堂要按照“統(tǒng)一管理、獨立建賬、成本核算、收支平衡”的原則,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資金管理辦法。配備專(兼)職財會人員,定期組織業(yè)務培訓。

    第四十二條  學校食堂財務納入學校財務統(tǒng)一管理,實行專賬核算。對營養(yǎng)改善資金收支情況進行明細核算。

    第四十三條  營養(yǎng)改善膳食資金應足額用于學生伙食,不得以現金形式直接發(fā)放給學生個人和家長,不得用于補貼教職工伙食和學校公用經費支出,不得用于勞務費、宣傳費、運輸費等工作經費,堅決杜絕各種形式的克扣、截留、擠占和挪用。

    第四十四條  教職工在食堂就餐要與學生同菜同價,伙食費據實結算,不得擠占營養(yǎng)改善膳食資金,不得開小灶,不得侵占學生利益。

    第四十五條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做好營養(yǎng)改善計劃實名制學生信息管理工作,按照規(guī)定時間節(jié)點做好系統(tǒng)數據填報、審核工作,確保受益學生人數準確無誤,防止虛報冒領行為的發(fā)生。

    第四十六條  學校要遵循“專款專用、及時結算、年度平衡”原則,加強資金統(tǒng)籌使用。不得轉移食堂收入。嚴禁挪用食堂資金或設立“小金庫”。

    第四十七條  食堂收入指食堂為師生提供伙食獲得的各項收入,主要包括:伙食收入(膳食補助資金收入、學生自付款“X”收入、陪餐伙食收入、教職工就餐伙食收入、其他代辦伙食收入等)、其他收入等。不得將學校的店面承包收入、房租收入、其他非食堂經營服務收入轉入食堂收入。

    第四十八條  食堂支出包括:原材料成本支出(糧食、食用油、蔬菜、肉(豆)制品、水產品、蛋奶、調料等)、人工成本支出(食堂工人工資支出等)、其他支出(食堂水電氣支出、清潔勞保用品支出、小型設備購置支出及與食堂經營服務有關的其他支出)。

    第四十九條  營養(yǎng)餐伙食收入只能用于原材料支出。

    第五十條  早晚餐與營養(yǎng)午餐統(tǒng)一建賬,分明細科目核算。早晚餐食堂供餐成本在伙食費用中列支,具體范圍和標準由各縣(市、區(qū))教育行政部門確定。

    第五十一條  學校食堂的結余款項要滾動用于學生營養(yǎng)改善,不得挪作他用,嚴禁用于學校教職工福利、獎金、津補貼以及非食堂經營服務方面的支出。

    第五十二條  教育行政等部門要加大資金監(jiān)管力度,對虛報、冒領、套取、擠占、挪用、截留、克扣膳食補助資金和在食堂經費中列支教職工伙食、獎金福利、招待費等行為,依法依規(guī)嚴肅懲處。

    第五十三條  學校食堂實行財務公開,自覺接受學生、家長、學校膳食委員會的監(jiān)督。學校應定期(每學期至少一次)將食堂收支情況及時向學校師生和家長公開。  

    第五十四條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做好信息公示工作,定期公布營養(yǎng)改善計劃受益學生名單、人數(次),學校食堂財務收支情況,原材料采購,配餐標準、帶量帶價食譜等信息,主動接受媒體和社會監(jiān)督。

    第五十五條  學校要設立校長信箱,公示投訴電話,暢通反映渠道,虛心聽取師生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及時公布投訴或舉報的處理情況。

    第八章 應急事件處置

    第五十六條  學校要建立集中用餐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和突發(fā)事故報告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疑似食品安全事故時,應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一)積極協助醫(yī)療機構進行救治;

    (二)停止供餐,并按照規(guī)定向所在地教育、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衛(wèi)生健康等部門報告;

    (三)封存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用具、設備設施和現場,并按照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部門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四)配合食品安全監(jiān)管部門進行現場調查處理;

    (五)配合相關部門對用餐師生進行調查,加強與師生家長聯系,通報情況,做好溝通引導工作;

    (六)積極開展師生心理疏導和食物中毒事故應急心理干預。

    第五十七條  教育行政部門接到學校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立即趕往現場協助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等相關部門依法進行調查處理,督促學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向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學校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需要啟動應急預案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立即向同級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按照規(guī)定進行處置。

    第五十八條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按照國家食品安全信息統(tǒng)一公布制度的規(guī)定建立健全學校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機制,主動關注涉及本地本校食品安全輿情,除由相關部門統(tǒng)一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外,應準確、及時、客觀地向社會發(fā)布相關工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

    第九章   監(jiān)督檢查與責任追究

    第五十九條  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財政、發(fā)展改革、審計、市場監(jiān)管、衛(wèi)生健康等部門,建立常態(tài)化監(jiān)管機制,采取定期檢查、隨機抽查等形式,加強對學校食堂的日常管理和監(jiān)督,將學校食堂工作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年度考核內容和學校工作考核指標。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把營養(yǎng)改善計劃實施情況作為重要工作內容納入教育督導考核。

    第六十條  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將學校食堂的財務列為必審內容,進行全面審計監(jiān)督。

    第六十一條  省、市、縣三級應設立舉報電話和信箱,對群眾反映學校食堂的問題,及時依法依規(guī)處理。

    第六十二條  各縣(市、區(qū))要在積極推進“互聯網+視頻廚房”建設的基礎上,實現營養(yǎng)改善計劃管理互聯網化、智能化、數字化、可視化,加強對食品來源、采購、加工制作、營養(yǎng)搭配的全過程監(jiān)督。

    第六十三條  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規(guī)定、疏于管理、玩忽職守,導致學生發(fā)生食物中毒事故,或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后遲報、漏報、瞞報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黨紀政務規(guī)定追究相應責任人責任;構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經查實,依法依規(guī)嚴肅處理:

    (一)在食堂經費中列支教職工伙食、獎金福利、招待費及其他非食堂經營服務支出費用;

    (二)虛報、冒領、套取、擠占、挪用營養(yǎng)改善膳食資金;

    (三)克扣學生伙食、貪污受賄;

    (四)其他違規(guī)違紀違法行為。

    第十章   附 則

    第六十五條  市、縣(區(qū))教育行政部門可結合實際制訂具體實施辦法。如遇國家相關政策調整,以新的國家政策為準。

    第六十六條  本辦法由省教育廳負責解釋。

    第六十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文字幕人妻中出在线,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国产亚洲视频精品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