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上午,春日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意融融。中午11點剛過,蕭縣莊里鎮(zhèn)城陽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小廣場上逐漸熱鬧起來。老人們有的推著小推車,有的“駕駛”電動輪椅,有的蹬著三輪車,陸續(xù)??吭诶夏曛忘c門外的空地上。
“俺孫兒給我打視頻電話,說曬太陽能補鈣,今天俺就多曬曬!”83歲的胡興如老人話音剛落,一旁正在停自行車的徐志禮就聊上了:“上午又沿著杏花峪旁邊的小路騎了兩個小時,花開得正旺,風里都噴香!”81歲的徐志禮和87歲的蔡和平經常相約騎行,“最遠騎到白土鎮(zhèn),一天往返將近60里!”
老年助餐點的餐廳里,社區(qū)會計柳秀金正忙著擺放粉色的“席卡”。“來這兒吃飯的老人最多時有40多位,最年輕的都80歲了!”為了方便識別和照顧前來就餐的老人,社區(qū)將餐廳里的座位基本固定,席卡上除了寫上老人姓名,下方還會標注年齡:83、86、89、96……一個個數(shù)字令人嘖嘖稱嘆。柳秀金說,天天為“壽星”們盛飯端湯,打心眼兒里覺得幸福:“許多老人看著我長大,都喊我小名兒,他們就像我的自家長輩一樣親。”
城陽社區(qū)黨總支書記歐陽愛民向記者介紹,老年助餐點于2022年10月1日開辦,民政部門每人每餐補貼兩元,其余部分由社區(qū)承擔,平均每餐補貼6元,每餐收取就餐老人兩元?!斑@菜都燉得‘面’乎兒的,熱乎又可口!”90歲的蔣正好老人拎著個不銹鋼飯盒,打算自己吃好再給家里臥床的老伴兒帶一份。
11點半左右,正式開餐。廚師毛大姐端著剛出鍋的發(fā)面饅頭樂呵呵地挨桌發(fā)放。茄子燉肉、豆皮炒芹菜、青菜蛋花湯……菜盆蓋子一掀開,滿屋飄香。85歲的邵經禮老人告訴記者,自己“3個饃”的飯量在這里只能排上第二名,“毛玉玲都96歲了,一頓能吃4個饃!”
“要不要再加點湯?”駐村干部仝相印端著湯盆挨桌詢問。他走到一個空位處,隔壁的孟凡芹老人說:“俺‘同桌’今天沒來,她上親戚家喝喜酒去了!”話音剛落,大家哈哈大笑。
據(jù)介紹,接下來,社區(qū)計劃開展“嵌入式”養(yǎng)老服務。凡是子女不在家、需要照顧的老人,社區(qū)可以提供照顧服務?!皬募议T口的餐廳,到家門口的養(yǎng)老服務站,滿足居民就近就便需求,真正讓老人有所依、有所養(yǎng)!”駐村第一書記朱冶說。